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行业报公号日均一篇十万+,做新闻的把自己做成了新闻!他们究竟凭什么?

2018-02-18 中教君 报业转型

对于中国教育报微信的粉丝来说,这个每天陪伴他们工作、生活、成长的公号有着一个亲切的名字——“中教君”

中教君自2013年6月上线以来,获得了诸多荣誉,成为中国教育报刊社移动舆论阵地最强有力的新媒体平台,也成为业内深耕行业、变道超车的现象级传播案例。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教君实现了自己的 “小目标”:日均一篇10万+,每天2—3次推送,产经媒体微信传播指数排名第一,全国公号传播指数30强。

这个行业公号,是怎么实现“做新闻的把自己做成了新闻”?用简单的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加减乘除”。




何为减?明定位,微信“瘦身”更显独特气质

先从减说起。“人生就是不断做减法”,其实不仅生活要做减法,一个公众号的运营也要做减法。中教君的减法,即深耕教育行业、专心做专业的事,不求全、不求大,只提供适合目标用户的服务,用“专业”实现新媒体大潮中的换道超车。

中国教育报微信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定位就十分明晰——不做《中国教育报》的电子版,与纸媒主要服务教育行政管理者不同,公号主要服务教师和家长用户;与综合媒体提供广泛信息不同,教育报微信追求教育专业视角。

在这样的定位下,栏目设置上,重点打造行业精品;选题与落点上,聚焦用户,对准专业……出发点只有一个:是否为目标用户提供了一份与众不同的专业服务。

嗯,是的,中教君就是想做那个不一样的烟火,做一个在媒体信息泛滥时代,敢于放弃的人。


 

×

何为乘?拼流量,给一个支点,中教君可以帮你撬动整个“教育圈”

“乘”,换句话说就是杠杆原理、头部效应,也就是俗话说的“四两拨千斤”地实现传播效果的几何级增长。

可以说,中教君是爆款内容的小“迷妹”,因为粉丝的大量增长、传播效果的惊艳表现,往往来自少量爆款。比如,我们目前阅读量最高的一篇图文《开学第一课,最该告诉孩子的归根结底只有10个字》,阅读量近200万,被600多个公号转载,单凭这一篇文章,公号就涨粉1万。精益求精,打造头部内容,是中教君的“乘法小九九”。

除了“出爆款”,还有“抓节点”。例如,2017年开学第一天“超燃”。围绕开学第一课做文章,仅3个头条推送,阅读量就超过300万,涨粉2万人。创下了单日阅读量、单篇阅读量和单日涨粉数的三项纪录。此外,教师节、大阅兵、高考季等等重大节日、重大事件都是节点,要善于抓住这种传播时机。

嗯,是的,中教君就是那个肯努力,但也会抓机会的人。


 

÷

何为除:重流程,寻找最大公约数,探索公号运营的规律与机制

用户的痛点是什么?什么样文章风格传播力最强?什么样的话题最受用户关注?……这些答案就是中国教育报微信一直在寻找的最大公约数。作为教育行业媒体,中国教育报有着显性的教育基因,找出共性,总结优质内容的生产模式,将会事半功倍。

中教君团队一直重视内容生产流程把控,寻找公号运营的最大公约数,总结出了这样一套内容流程:做每篇文章,小编都依次给自己提出10个问题,可以说,这是团队的操作规范。

1.  覆盖面广吗?在相对垂直的领域中,痛点越痛,覆盖面越广,越容易产生爆款文章。

2.  用户指向明确吗?先问自己文章是给谁看的,用户不一样,内容指向就不一样。

3.  内容够“痛”吗?下笔之前,首先要找到用户对这个话题的需求点,这就是痛点。

4.  信息有用吗?如果是服务性选题,用户觉得大而空,那稿子就失败了。

5.  专业性够吗?这是行业媒体安身立命之根本,有深度指向的稿子,要有思想的回响。

6.  编辑自己读得下去吗?编辑作为第一读者,如果自己读不下去,那就改吧。

7.  用词准确吗?遣词造句要斟酌,不能让不当的用词损伤了专业性。

8.  多元化传播手段用够了吗?除了文字,能用视频表达就用视频,能用音频表达就用音频,能用图片表达就用图片。

9.  标题吸引人吗?酒香也怕巷子深!新媒体时代,有时标题能影响50%的阅读量,甚至更多。

10.  要不要进一步运营?根据选题特性和传播效果,判断是否需要多平台分发,实现传播的运营。

是的,中教君就是那个能把理念上升为流程的人。做好一次很重要,把用户思维融入骨血更是生产力。


 

“+”

何为加?添服务,打造以微信为撬动支点的全媒体融合及运营服务平台

微信从诞生之初就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媒体形式。微信+音频、微信+视频、微信+音频、微信+h5、微信+直播……对中教君来说,努力通过创新使多种传播手段为我所用,丰富了传播形态。

2017年十九大报道期间,微信内容团队克服技术壁垒,打造多款H5作品,如《晒出你的五年关键词》《快来猜一猜,中国教育到底有多牛!》等等,推出后深受用户欢迎。再拿当下最火热的风口直播为例,报刊社的直播团队仅2017年就进行直播近300场。

不仅 “+” 新鲜的传播形态,还要“+” 服务,中教君在运营方面探索了“微信+课程”,即嵌入微课板块,为老师及家长用户提供专业课程服务;“微信+书店”,即在微信公号设置微书店入口,实现阅读、购书一站式服务;“微信+社群”,即运营垂直化用户社群,进行议题设置、垂直服务,增加用户黏性等等。更多、更好的服务,使中国教育报微信不仅是一个资讯平台,更是用户身边“有用”“实用”的服务平台。

这些还不够,还要“+”融合,作为报刊社新媒体探索的先行者,微信团队和纸媒团队默契合作进行融合。例如,今年教师节,新媒体和纸媒共同策划的“喊你一起,为教师而写、为教师而读、为教师而歌”。征集讴歌教师的文字、朗读、歌曲,纸媒突出深度、网媒突出整合、移动媒体突出快捷互动,一经推出,就刷屏教师节。这背后是融合的力量,是中教君旨在打造以微信为撬动支点的全媒体融合及运营服务平台的目标。

是的,中教君就是那个有理想、有目标的小“鲇鱼”,是报刊社媒体转型的先行军。



文:俞水、杜润楠

编辑:谢苗


友情支持


《2018中国报业转型十大务实案例》评选

已发案例链接

《永康日报》“佳缘工作室”为2000对“单身汪”牵线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舆论、经营两翼齐飞

《燕赵都市报》让记者变得更“值钱”

《行周末》休刊后的微信重生

《焦作日报》的专刊“经”

廊坊日报社“中央厨房”已常态运行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非报营收超过69%

谁才是最务实的报业转型十大案例?

2017中国报业转型十大务实案例


报业转型  ID:baoye9  

《2018中国报业转型十大务实案例》及评估将在《报业转型》微信公众号每周三、日晚八时持续定时推送,有兴趣的同行请关注报业转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